肉桂 - Cinnamon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
肉桂
肉桂 (5张)
 畏。
  《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
  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4] 
降压作用
  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灼伤一侧肾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8字形结扎肾脏所形成之模型),则无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肉桂促进机能降低了的肾上腺活动,使之趋向正常所致。
常见附方
治肾气虚乏,下元惫冷,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脚气上冲,少腹不仁;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等证: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局方》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
  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溲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及真阳不足之神疲气怯,心跳不宁,四体不收,阳衰无子等证: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上药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景岳全书》右归丸)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甘草(锉,长寸)三十斤,干姜(炮炒)四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四斤四两,肉桂(去粗皮,炙)四斤。上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不计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得。(《局方》大脚散。按干姜、杏仁制法、药量原缺,据《普济方》引三宜汤补)
  治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欲饮食:桂心一两,高良姜一两(锉),当归一两(锉,微炒),草豆蔻一两半(去皮),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炒)令香熟),人参一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圣惠方》桂心散)
  治久寒积冷,心腹污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荜茇、肉桂各四斤,干姜(炮)、高良姜各六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已寒丸)
  治九种心痛,妨闷:桂心半两。末,以酒一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圣惠方》)
  治濡泻水利久不止: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赤石脂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报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服。(《圣济总录》桂附丸)
  治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桂心四两,生姜三两,吴茱萸二两。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葱。(《姚僧坦集验方》柱心汤)
  治奔豚疝瘕冲筑:肉桂、干姜、小茴香各五钱,牡丹皮、木香、槟榔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治真寒腰痛,六脉弦紧,口舌青,阴囊缩,身战栗:内桂三钱,附子三、四钱(急则用生附子),杜仲二钱,热服。(《会约医镜》桂附杜仲汤)
  治产后腹中瘕痛:桂(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治产后馀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桂心、甘草各二两,白蜜一升,干姜二两,当归三两,赤石脂十两(绵裹),附子一两(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蜜,再沸,分三服。(《千金翼方》桂心汤)
  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送下。(《普济方》桂连丸)
  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者:官桂(为末)、雄鸡肝一具,等分。捣烂,丸如绿豆大,温汤送下,日三服。(《万病回春》桂肝丸)
  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粗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治打扑伤破,腹中有瘀血:桂心、当归各二两,蒲黄一升。上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千金方》)
  治牛皮癣:官桂、良姜、细辛各五分,斑蝥十个(研碎)。白酒三两,浸渍七天,每天震摇一次,浸出有效成分,滤取清汁,为缓和白酒的局部刺激,加入甘油三十毫升。先将患处用温水洗软,再用药水涂擦,每日或隔日一次。不宜饮酒和吃刺激性食品。(《中药通报》1:10,1957)
  治虚寒阴火之喉痛、喉痹:肉桂、干姜、甘草各五分。各研极细未,滚水冲淖,将碗顿于滚水内,再淖,慢以咽下。但先以鹅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药更效。(《外科全生集》杜姜汤)[4]  
  
注意禁忌
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
  《别录》: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
  《药对》:忌石脂。
  《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
  《本草通玄》:忌见火。
  《得配本草》: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
  《本草求真》: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4]  
  
临床应用
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归源,常与山茱萸、五昧子、人参、牡蛎等同用。[5] 
用于心腹冷痈,寒疝作痛等。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治脾肾阳虚的腹痈呕吐、四肢厥冷、大便塘泄,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治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阴疽。本辛散温通,能通行气血经脉、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本品颇为常用,多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可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治阳虚寒凝之阴疽,亦取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通脉,可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5] 
用于闭经,痛经。本品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故可用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适加肉桂,能鼓舞气血生长。[5] 
治疗支气管哮喘:取肉桂粉1克,加入无水酒精10毫升,静置10小时后取上清液0.15~0.3毫升加2%普鲁卡因至2毫升混匀,注入两侧肺俞穴,每穴1毫升。治疗21例,除1例无效、1例症状减轻外,其余均收到控制哮喘发作的效果。其中有1例只注射2次,哮喘即未发作。1月后随访5例,均未再发。对合并气管炎而咳嗽咯痰者曾给予一些祛痰剂,如桔梗、川贝、紫菀、百部、白前根等。治程中未见严重反应,一般注射后只感到肺俞处及胸廓有熏热感或喉部发干,偶诉呼吸有肉桂味,或有轻微酸痛向背部放射,个别注射局部有雀蛋大小微隆起的结块,有轻微压痛,一般经1周左右即消失。为慎重起见,凡哮喘合并进展期肺结核,或心脏机能代偿不全及高度衰弱者,均忌用。[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柯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应用小鼠压尾刺激或腹腔注射醋酸观察扭体运动的方法证明它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温刺引起发热的家兔,桂皮醛及肉桂酸钠都有解热作用。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时间,可减少菸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戊四唑引起者则无效。
  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剂(未注明品种)0.2毫升/10克体重(10.8克/180毫升),共服15天,服药之第3天感染血吸虫,并无预防作用,如与雄黄、槟榔及阿魏同用则有一定效果。
  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刚性菌的效果比阴性者好,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但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曾应用含1.5%桂皮油及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疗头癣。桂皮醛及肉桂酸钠可引起蛙足蹼膜血管扩张及家兔白细胞增加。[4] 
毒性
肉柱为辛热药,本草有小毒之记载,用量不宜过大。曾有报道,顿服肉桂末1.2两后,发生头晕、眼花、眼胀、眼涩、咳嗽、尿少、干渴、脉数大等毒性反应,经换服寒凉药后1~2周才逐渐消除。[4] 
民族用药
《药典》,《藏标》。
【傣药】箕苦唯(西傣) :树皮、枝皮治胃腹冷痛,虚寒泄泻,肢冷脉微,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肺寒喘咳;嫩枝用于风寒感冒,肩臂肢节酸痛,咳喘痰饮,妇女经闭腹痛《滇省志》。哥凯:能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傣医药》。
【藏药】树皮治感冒风寒,胃病,虚寒性腹泻,风湿痛,肝胆病《滇省志》。香察:树皮用于肾阳不足,肢冷脉微,腰膝冷痛,沉寒积冷,腹痛吐泻《藏标》。相察:树皮用于胃寒症,寒泻,“培根”病《中国藏药》。
【阿昌药】肉桂:治胃寒冷痛,肾阴不足,肺寒喘咳《
肉桂肉桂
德宏药录》。【德昂药】许来劳: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药录》。
【景颇药】Kaij印hpun hpyi: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药录》。
【壮药】棵非亚:树皮治胃寒痛,坐骨神经痛,风湿痛,急性胃肠炎,手足冰冷,痢疾,慢惊风,体虚内寒,解断肠草中毒《桂药编》。【侗药】桂皮: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瑶药】野桂:功用同壮族《桂药编》。
【苗药】树皮治肢冷脉微,脘腹腰膝冷痛,虚喘,虚寒腹泻,痛经,经闭,低血压,寒性脓疡《湘蓝考》。
【维药】大尔岑打拉克,尤布鲁马克:叶用于气促不安,虚劳久咳,脘腹疼痛《维药志》。
【基诺药】帕赳:茎皮、嫩枝、果实治寒泻,寒痹腰痛,风湿关节疼痛痛;果实外用于外伤,接骨,消肿《基诺药》。来源: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6] 

食用价值

食用方法
1.羊肉肉桂汤:
将 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2.肉桂粉:
桂皮3克,研细末,一日2次,温水送服,可治疗胃气胀,胃寒痛;将肉桂皮粉末加入菜中烹调,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3.肉桂红糖茶:
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可治妇女产后腹痛: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4.肉桂膏:
桂皮6克,丁香6克,共研细末,放入膏药中,贴患儿肚脐,可治疗小儿腹泻。
5.肉桂附子鸡蛋汤:
桂皮3克,附子9克,鸡蛋1个,水煎桂皮、附子,去渣后,打入鸡蛋,熟后食蛋饮汁,1日2次。可治疗白带过多。
6.每天早餐前30分钟及睡前,用两勺蜂蜜,一勺肉桂粉冲开水一杯,喝下即可。定期喝,即使吃高卡路里的食物,也不会让身体堆积脂肪。
宜忌人群
不宜人群:肉桂是温热性药物,如有口渴、咽干舌燥、咽喉肿痛、鼻子出血等热性症状及各种急性炎症时,均不宜服用。患有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癌症、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肝病、出血性疾病、大便干燥、痔疮、目赤者忌食。内热较重,内火偏盛、阴虚火旺、舌红无苔、干燥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平素大便燥结、痔疮以及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适宜人群:适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脚发凉、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腹部隐痛喜暖、肠鸣泄泻者食用;妇女产后腹痛、月经期间小腹发凉冷痛以及寒性闭经者;腰膝冷痛,风寒湿性关节炎者;外科阴疽流注、慢性溃疡久不收口者。
食用禁忌
1.桂皮性热,适合天凉时节食用,夏季忌食桂皮。
2.由于桂皮性热活血,易损胎气,所以孕妇一定要慎食。
3.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也不宜食用。
4.月经过多、盆腔炎、咽疼及其它热病患者应忌食,有失血和遗精病史的人也应禁食。
5.用桂忌用诸葱。
历史传说
肉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历来就是中药学家用来治疗疾病的药引子之一。相传,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曾服用肉桂治好咽喉症。
相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抚琴吟唱自编的《梧叶落》时,忽感咽喉疼痛,遂用大量清热泻火之药,症状得以缓和,但药停即发。后另请一名医,见其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六脉沉细,乃开肉桂一斤。药店老板对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罢处方,不禁冷笑:“喉间肿痛溃烂,乃大热之症,岂能食辛温之肉桂?”便不予捡药,侍人只得空手而归。
西施道:“此人医术高明,当无戏言。眼下别无他法,先用少量试之。”西施先嚼一小块肉桂,感觉香甜可口,嚼完半斤,疼痛消失,进食无碍,大喜。药店老板闻讯,专程求教名医。名医答曰:“西施之患,乃虚寒阴火之喉疾,非用引火归元之法不能治也。肉桂用于治喉间痈疮,属特殊情况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2.《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3.《药性论》: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4.《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5.《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6.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7.《用药心法》:散寒邪,治奔豚。
8.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9.《纲目》: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癎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10.《汤液本草》: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本草》所言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附为使,止是全得热性;若与有毒者同用,则小毒既去,大毒转甚;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硇砂、干漆、川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11.朱震亨: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由味辛属肺而能生水行血,外肾偏肿痛者亦验。
12.《药性类明》:桂,导引阳气,调和荣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与黄耆补气,四物汤补血,内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四物皆得以成补之之功也。
13.《药性辨疑》:桂心,性最烈,不可多服,配二陈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则行血之功速。
14.《纲目》: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人所不知者,今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别录》言其堕胎,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又丁香、官桂治痘疮灰塌,能温托化脓。
15.《本草经疏》:桂枝、桂心、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味纯阳,故能散风寒;自内充外,故能实表;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肾燥。其主利肝肺气、头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理疏不足、表虚自汗、风痹骨节挛痛者,桂枝之所治也。以其病皆得之表虚不任风寒,寒邪客之所致,故悉中之,以其能实表祛邪也。其主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腰痛、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宣导百药无所畏、又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渗泄、止渴、止荣卫中风寒、秋冬下部腹痛因于寒、补命门、益火消阴者,肉桂之所治也。气薄轻扬,上浮达表,故桂枝治邪客表分之为病。味厚甘辛大热,而下行走里,故肉桂、桂心治命门真火不足,阳虚寒动于中,及一切里虚阴寒,寒邪客里之为病。盖以肉桂、桂心甘辛而大热,所以益阳;甘入血分,辛能横走,热则通行,合斯三者,故善行血。
16.《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呕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白退矣。
17.《本草正》: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
18.《本草汇》: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剂也。若客寒犯肾经,亦能冲达而和血气,脉迟在所必用。其逐瘀、治疝、消痈有功者,盖血虽阴类,用之者必借此阳和耳。
19.《玉楸药解》: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凡经络堙瘀,藏腑症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症,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此症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用肉桂,余药不能。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20.《本草求真》:肉桂,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止固真阳,而不兼入后天之用耳。故凡病患寒逆,既宜温中,及因气血不和,欲其鼓舞,则不必用附子,惟以峻补血气之内,加以肉桂,以为佐使,如十全大补、人参养荣之类用此,即是此意。

Source: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1891/16017607.htm  

Comments